2009/05/19

Dashi Old Street

老街巡禮之一 ─ 大溪



適逢爸媽的休假日,送弟弟回桃園後,爸媽帶我到大溪老街走走。

大溪老街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,
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、中山路、中央路三條,
道路兩旁的房子戶戶緊緊相鄰。

日據時代,日本總督府執行都市更新計畫,
將街道拉直拓寬,並規定商店鄰街的一面必須做洋化裝飾,
也就是仿「巴洛克式」的牌樓立面。

商家以石材精雕的拱門樑柱和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
呈現巴洛克式建築的宏偉氣勢,
並融入中國傳統的吉祥圖騰(如:花、鳥、龍、鳳、蝙蝠...)以及日本圖案,
形成中國、日本、歐式兼容並蓄的建築特色。

但目前大溪老街的店家都在重新翻修,拍攝照片並不多。








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門面,在傳統歷史的建築裡賣著3C科技用品,頗具衝突特色




探訪大溪老街後,我和爸媽帶著大溪著名的伴手禮─ 黃日香滷味
到中正公園繞繞。

小時候,爸媽偶爾會帶我和弟弟到桃園大溪中正公園遊玩,
記得公園裡有我最愛的鞦韆,步道兩旁處處古木參天、綠蔭盎然,
放遠望去還可俯瞰大漢溪的自然景觀,然而距今最近的一次已經相隔10年左右。

大溪中正公園是台灣最早建立的公園之一,擁有近百年的歷史,
於西元1912年成立,是日據時代大溪神社的所在地。
隨著時代變遷、政治更迭,日據時期的遺跡皆已殘缺不全,
不久前,公園又再度重新翻修。



枝葉繁茂的百年老樹


果實尚未成熟的柚子樹


草地上種植各式花朵




綠葉扶疏、鬱鬱蒼蒼的鳳凰木




大溪地區代表性的文化產物─ 陀螺


座落於中正公園旁的長老教會,建築採哥德式尖塔造型,
結合舖滿紅磚的外牆,是大溪特色建築的景點之一


長老教會建築正面


日據時期的相撲場,作為表演廣場之用


右方是座落在日據時代「忠魂碑」遺址基座上的復興亭,左方是獅子之鐘


兩旁設有石燈籠的參拜道


在神社遺址附近的池塘




位在公園盡頭是仍保存日據時代「公會堂」及「蔣公行館」原貌的大溪藝文之家。
(http://www.dsartvilla.com.tw/index.asp)


公會堂,目前作為藝文特展、表演活動、演講、座談會、研習之用


公會堂一側,磚瓦的設計風格很別致


蔣公行館,提供藝品展售、藝文資訊、導覽服務、餐飲服務等,
正門前的椅子造型相當特別


除了兩間室內用餐區外,另設置風景優美的室外用餐區


庭園旁的小池塘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